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 IC)是一种慢性非细菌性膀胱炎症性疾病,以尿频、尿急、夜尿和盆腔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间质性膀胱炎又称膀胱疼痛综合征(BPS),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膀胱炎症疾病。流行病学统计显示,95%的间质性膀胱炎发生于40岁左右的中年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9,但男性在任何年龄也可发生。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有限,近年来干细胞疗法因其强大的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能力,成为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新兴研究方向。
病 因 与 发 病 机 制
间质性膀胱炎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
自身免疫异常: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膀胱组织,引发慢性炎症反应
膀胱黏膜屏障缺陷:使尿液中的刺激性物质渗透膀胱壁,导致疼痛和炎症
神经源性炎症:与膀胱神经敏感化相关,可能放大疼痛信号
遗传因素: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可能参与发病
干 细 胞 治 疗 的 作 用 机 制
干细胞治疗间质性膀胱炎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
01组织修复与再生
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够分化为膀胱组织细胞,修复受损的膀胱黏膜和肌层,重建膀胱屏障功能。
02免疫调节
干细胞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减轻膀胱组织的炎症损伤。
03血管新生
干细胞促进膀胱组织血管新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组织修复提供营养支持。
04神经保护
干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保护膀胱神经末梢,减轻神经源性疼痛。
临 床 试 验
2025年5月,韩国济州大学附属企业Mirae Cell Bio与首尔峨山医院泌尿科共同开展的干细胞治疗剂“MR-MC-01”的1/2a期临床试验取得成功。这是全球首例利用干细胞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再生医学专业学术杂志《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研究共纳入 22 名伴 Hunner 病变的 IC 患者。6名参与I期研究,16名参与 IIa 期研究(其中6名因与研究无关的原因退出)。在完成IIa期的10名患者中,12名最初分配至 MR-MC-01 治疗组(最终完成人数未明确说明),4名分配至安慰剂组。
治疗方法: 通过膀胱镜,在 Hunner 病变周围的膀胱壁黏膜下进行 20 个点的注射。治疗组注射 MR-MC-01 细胞悬液(共 10ml),安慰剂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确保研究的“盲法”设计。
膀胱镜检查: MR-MC-01 组12名患者中,有8名在6个月时其 Hunner 病变呈现减少或完全消退;安慰剂组则无此变化。这直观地提示 MR-MC-01 可能促进病变部位的愈合或缓解,相比标准治疗具有潜在优势。
结果显示:
安全性:在长达12个月的随访中,未发现与干细胞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有效性:41.7%的患者症状显著改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
结构修复:促进间质性膀胱炎的结构修复
一项纳入30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研究显示:
细胞来源:通过骨髓穿刺获取患者自体间充质干细胞
治疗方式:膀胱镜下注射约1×106个MSC
疗效评估:6个月随访显示疼痛评分(采用VAS法)和膀胱症状评分(ICSI)显著改善
结 论
干细胞治疗为间质性膀胱炎这一难治性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现有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安全性和初步疗效,但仍需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未来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干细胞治疗有望成为间质性膀胱炎的重要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Lori A Birder.Pathophysiology of interstitial cystitis.First published:30 May 2019.10.1111/iju.13985.
【2】Yoon Soo Kyung et al.A single-center, phase 1/2a trial of hESC-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R-MC-01) for safety and efficacy in interstitial cystitis patients.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 Volume 14, Issue 5, May 2025, szaf018,https://doi.org/10.1093/stcltm/szaf018.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科普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指导意见。
编辑|Zhang.ZG
审核|Geng.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