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炎症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面临传统疗法副作用显著且复发率高的治疗困境。近年来,源自干细胞的纳米级囊泡——外泌体(Exosomes),凭借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与多重治疗功能,已成为再生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这些直径30-150 nm的天然载体富含蛋白质、核酸及脂质等活性成分,通过抗炎、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等多重机制,为皮肤炎症性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干 细 胞 外 泌 体 的 特 性 与 作 用 机 制
外泌体具有典型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其携带的母源功能性物质(包括miRNA、mRNA及细胞因子等)可通过旁分泌或循环系统实现细胞间通讯,精准调控靶细胞生理活动。
01抗炎与免疫调节机制
炎症通路抑制:特异性miRNA(如miR-146a)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有效抑制TNF-α、IL-6等促炎介质的过度释放
免疫稳态重建:调控T细胞亚群分化及巨噬细胞极化方向,促进抗炎型M2表型转化,实现免疫微环境平衡
01组织再生功能
内源性生长因子(VEGF/EGF等)通过激活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血管新生途径,协同促进皮肤屏障结构重建与功能恢复
临 床 试 验
韩国首尔中央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团队在医学期刊《J Cosmet Dermatol》上发表了一项关于MSC的外泌体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患者面部红斑的研究报告。外泌体是由细胞释放的微小囊泡,能够携带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物质,就像是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快递员”。这项研究探索了将外泌体局部应用于严重特应性皮炎患者面部红斑的效果。
两名患者在通过电穿孔辅助将MSC来源的外泌体涂抹在面部后,经过6次治疗,每次间隔一周,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面部红斑明显减轻。研究结果表明,MSC来源的外泌体对缓解特应性皮炎的面部红斑具有潜在疗效,仿佛是一剂“特效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吴毅平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IF=9.2)发表了题为“Exosomes:The emerging mechanisms and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in dermatology”(2024 Feb 25; doi: 10.7150/ijbs.92897.)的综述。文章重点总结了外泌体在炎症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及皮肤再生中的机制与临床应用,并讨论了目前的局限性。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余鸿浩、丰鹤婷、曾红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同济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吴敏、侯凯、余晶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近期,杭州医学院宁波市口腔医院吴训伟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上发表了题为“Biomaterial-enhanced delivery of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 for skin inflammatory diseases: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advances”的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SC-Exos在皮肤炎症性疾病中的机制研究与治疗应用,并重点探讨了生物材料在其精准递送中的关键作用。
针对当前外泌体治疗面临的递送效率低、靶向性差、体内半衰期短等问题,该综述特别强调生物材料在增强外泌体递送方面的重要性。综述中也总结了多个正在进行的外泌体临床研究,涵盖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痤疮瘢痕等疾病的治疗尝试,表明SC-Exos联合生物材料构建的新一代“智能递送系统”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结 语
干细胞外泌体凭借其天然靶向性、低毒性及多效性特点,在皮肤炎症治疗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虽然规模化制备与临床转化仍存在技术瓶颈,但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这类纳米治疗载体有望革新现有皮肤病治疗模式。
参考文献
1:Exosomes: The emerging mechanisms and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in dermatology, Int J Biol Sci. 2024 Feb 25;20(5):1778-1795. doi: 10.7150/ijbs.92897. eCollection 2024.
2: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5.145213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科普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指导意见。
编辑|Zhang.ZG
审核|Geng.ZG